白馬鎮[廣西北流市白馬鎮]

白馬鎮[廣西北流市白馬鎮]

白馬鎮古稱“扶來”,唐宋時期(公元688―977年)曾置扶來縣,歷史悠久,人傑地靈。白馬鎮位於北流市東南面,北寶二級公路開通後,距市區63公里,東與廣東信宜市高坡鎮相鄰,南與廣東高州市荷花鎮接壤,西與清灣鎮交界,北與平政鎮毗鄰。依山旁水,是個出人才的好地方,是北流市南部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中心。

簡介

白馬鎮古稱“扶來”,唐宋時期(公元688―977年)曾置扶來縣,歷史悠久,人傑地靈。白馬鎮位於北流市東南面,北寶二級公路開通後,距市區63公里,東與廣東信宜市高坡鎮相鄰,南與廣東高州市荷花鎮接壤,西與清灣鎮交界,北與平政鎮毗鄰。依山旁水,是個出人才的好地方。

白馬鎮[廣西北流市白馬鎮] 白馬鎮[廣西北流市白馬鎮]

經濟發展

白馬鎮利用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視窗鎮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,緊緊抓住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大機遇,紮實開展“招大商、大招商”活動,加大了承接東部產業的力度,工業化取得了重大進展,2004—2006年間,白馬鎮連續三年被評為“北流市鄉鎮企業發展特等獎”。全鎮初步形成了四大板塊為主導的行業:以南達針織廠為代表的時裝針織業;以寶生錶帶廠、裕豐錶帶廠為代表的錶帶產業;以鴻發工藝製品廠為代表的工藝產業,有企業18家,白馬鎮已經成為粵港客商投資的熱土。

城鎮規模

行政區域面積78平方公里,轄9個村民委員會,154個村民小組。年末人口4.9萬人。全年工業總產值26523萬元,農業總產值12233萬元,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48萬元,新上項目4個,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的項目4個、投資5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,新上項目固定資產投產8000多萬元。2007年引進資金8000多萬元,財稅收入754.75萬元,農民人均收入3414多元。全鎮有林地5.95萬畝,耕地1.7萬畝,種植優質水稻面積26509畝,拋秧技術普及率達100%,糧食供應總產量16075噸;有荔枝、龍眼、速楓桉等經濟林3.8萬畝;家禽存欄23.84萬羽,生豬存欄32681頭。

人文景觀

鎮內有扶陽書院、革命聖地豆鼓河等名勝。其中,扶陽書院為明清以來北流六大古書院中僅存的一座,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(2001年經鎮政府投資10多萬元進行了修繕)。商務設施、通訊設施完備。全鎮有星級酒店(富盈大酒店)1家,旅館(社)5家,購物超市5家。中國移動、聯通兩大移動通訊運營企業信號覆蓋全鎮,並開通國際寬頻網際網路。

城鎮現狀

隨著白馬鎮城鎮化、工業化的快速發展,白馬鎮農民的收入來源已經向城市化邁進了一大步,在本鎮企業進廠務工的農民人數達到7000多人,涉及60%以上農村家庭,人均月工資800元左右,收入過千元的農民工占30%左右,進廠務工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。“一河兩岸”的圩鎮新格局已經初步形成,河東以30米大街為主幹道依託黃金商業小區向南建設垌尾工業區推進,形成東南面的工商業中心區,通過平倫公路與大倫連線;河西面以南達時裝廠和財政小區為中心,與小區北面的水廠、山嶺車站,形成三向發展的新格局。黃金小區新農貿市場的投入使用,使圩鎮的工商產業傳遞和輻射帶動作用凸顯,圩鎮的面積由0.9平方公里擴展到1.6平方公里,帶動近千戶農戶和個體工商戶在圩鎮建房。沿江休閒路,已經成為圩鎮民眾休閒散步的固定點,使健康的生活形式成為主導。鎮容鎮貌、環境衛生變得更加整潔優美,絢麗多姿,一個具有地方特色、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文明城鎮正在形成。該鎮有國中 1所,在校生3100多人,教師160人;國小10所,在校學生7100多人,教師200人。經濟作物主要以品改牛、鵝(種草養殖)、瘦肉型豬、文昌雞、大肉姜、香蕉、菜椒、速豐桉等為特色農林業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極大進展。全鎮9個村實現村村通硬化路,電話覆蓋率達87%以上,村村基本建設了有線電視站點。改水改廁取得了重大進展,全鎮建設沼氣池1000多座,實現沼氣覆蓋率72%,初步實現村村生態文明村建設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